未來已來,面向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場景,面向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學校的課堂應該是什么樣的?為了主動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chuàng)新,2021年3月30日上午,由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國際課堂分析實驗室主辦的“AI+OMO課堂實驗?!钡谝淮螁友杏憰谌A東師范大學順利召開,學校通過報名材料和申報情況的確認,從81所學校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28所“AI+OMO課堂實驗?!睂嶒炐V弧?
研討會上,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首先致辭,他認為教育從同質化走向個性化不可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的趨勢更不可逆,更好地擁抱趨勢,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
隨后,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楊曉哲教授以《AI+OMO實踐與共創(chuàng)》為題,介紹了項目的緣由與意義、愿景與展望、計劃與進程。北京翼鷗教育金明泉副總經理以《對OMO教學的探索與追求》為題,介紹了CLASSIN課堂在推進上線下融合教育,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所給予的技術支持。在簡短的簽約儀式后,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公布了第一批實驗校名單,陳娟校長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與交流,重慶行遠小學作為實驗校代表同與會代表分享了題為《新技術賦能下的OMO行遠智慧教育生態(tài)構建》的實踐探索。此次活動還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期刊的大力支持,期刊事業(yè)部趙滿樹主任表示,希望能與實驗校一起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教育,一起參與研究與實踐,共同面向未來、創(chuàng)新教育。
國家教育督學、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張民生先生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他希望“AI+OMO”課堂實驗學校能一起致力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的線上線下融合,共同探索課堂新范式,共同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共同構建“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高質量教育體系。
面向未來,我們的教育必然會走向大規(guī)模的個性化教育,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去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字化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堅持和持續(xù)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征程上,中山外國語實驗學校將一路篤志前行,探索創(chuàng)生未來學校的美好新樣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