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領會和貫徹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全面了解、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實質和主要變化,切實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高語文學科教學質量,5月6日,徐州市玉潭實驗學校全體語文教師通過線上觀看方式,認真學習了北京師范大學吳欣歆教授對《2022版新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的解讀。
與會教師專心傾聽,并就重點部分進行認真記錄。
講座結束后,教師們在群中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收獲。
胡欣童老師: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李雯老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xiàn)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周寧老師:語文新課標,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課程表述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改版后課程標準主要變化是重思考實踐,重閱讀,重邏輯探究,重文化拓展,我們要拋棄原來學習語文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劉文菊老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學業(yè)質量進行檢測時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1、觀察、記錄學生語言經(jīng)驗的結構化水平2、評價其語言材料的整合水平,學生是否樹立了主動積累語言材料的意識,養(yǎng)成了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3、學生是否能對學過的各類語言材料進行歸類
4、學生是否能通過梳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初步發(fā)現(xiàn)語言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
朱丹老師:從《語文新課標》學習中,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jù)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tǒng),致力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xiàn)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吳桂蘭老師:通過下午的學習明白了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李會老師:學習任務要通過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來落實,一個具體的目標任務,可以分解為幾個具有一定層次性、邏輯性的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落實了每個實踐活動,最終就會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實現(xiàn)具體的學習目標。
此次活動,對玉潭實驗學校語文教師來說是一次新的成長,教師們互相交流、共同學習,對課程標準的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對新理念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對有效落實課標理念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相信我們的教師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能發(fā)揮好語文學科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