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由德育處主任孫亞主持,陳波、陳敏、陳秀芳三位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分享管理過程;骨干教師孫瑞蕖談后進生的轉化;“青藍工程”培養(yǎng)對象、班主任代表潘思好進行了心得感悟分享,校長李超、德育校長薛標共同參會。
本次交流會共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1、優(yōu)秀班主任分享歷年來當班主任的經(jīng)驗;2、青年班主任分享最近管理班級所收獲心得;3、德育校長薛標對分享心得班主任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并提出要求與希望。
陳波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講到:1、在班級內要恩威并施,寬嚴有度,在對待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既要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嚴格,還要讓他感覺到班主任對他的關愛;2、講到案例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遇到學生頂撞老師,雙方僵持不下時,自己即使非常生氣,也要采取另一種方式處理,冷靜下來,打破僵局,以退為進。
陳敏老師提出,工作態(tài)度要認真嚴謹,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1、身為班主任首先要為人師表,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及言談舉止,在班級內起到榜樣示范作用;2、在細微處關愛學生,陳老師通過自己查晚寢時給學生分享一些糖果的小舉動,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對他的關愛;3、處理問題,應多次解決,不拋棄、不放棄。我們要明白,孩子在班級里雖然只是一名學生,但對于每一個家庭則是全部。
陳秀芳老師提出要緊抓落實,具體闡述為:1、“勤”。腿勤,在自己沒有課務安排的情況下多往教室去,時刻關注學生的動向;眼勤,課中、課下多觀察,學生之間是否有矛盾,是否有違紀現(xiàn)象;嘴勤,對待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小問題,見到就說一說,教育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2、多與學生交流,從中能夠了解學生到最近狀態(tài)以及成長背景;多與任課老師交流,能夠了解學生在自己課堂外的上課狀態(tài)以及出現(xiàn)的問題;除此之外,也要多與同軌班主任交流,共同探討不同班級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共性問題應當如何妥善處理。
孫瑞蕖老師作為近幾年入職的骨干教師,主要分享了她在班級管理中對待“問題學生”的處理方法。孫老師借助現(xiàn)班級內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享,1、營造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在與學生交流時要盡量和他處于同一位置,不要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2、走進心靈,幫助疏導情緒,和學生談心,使他能夠信服你;3、與家長共同交流,共同解決學生的教育問題時,要明確學生的進步不能簡單靠老師一方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從而達到家校共育;4、持久信任,耐心等待,對學生要保持信任,相信他能夠慢慢走向正軌,即使這個時間很漫長,也要心懷希望、耐心等待,相信總能夠看到學生的蛻變。
潘思好老師作為“青藍工程”青年教師代表,主要分享了自己作為副班主任后的一些感悟和收獲。潘老師表示,自從加入“青藍工程”擔任副班主任以來,自己從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變,最明顯的是自己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起初對班主任的身份并不適應,總會忘了自己班主任的身份。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開始有意無意的去班級里看看,查查課。中午休息時也會特意從班級門口走過,晚自習沒有課務時也會留在辦公室,以防學生有事來找。從最開始尷尬,不知道自己身為班主任該做什么,到現(xiàn)在可以自然看管班級,對班級進行一些日常管理,深深認識到了班主任對于一個班級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學問,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循規(guī)蹈矩又要常變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