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提升家長教育子女的能力,學校政教處和初一年級處共同邀請知名教育專家陳繼榮講師,在學校多功能報告廳成功舉辦了一場題為《如何做好一名初中生家長》的專題講座,王曉強校長主持本次講座。此次講座吸引了眾多學生家長積極參與,現(xiàn)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而溫馨。
講座伊始,陳老師以一段生動的開場白拉近了與家長們的距離。她指出,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不僅是學業(yè)上承上啟下的轉折點,更是性格形成、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期。因此,家長的角色不僅僅是生活的照顧者,更是孩子心靈的導師和成長的伙伴。
隨后,陳老師圍繞“理解孩子”、“有效溝通”、“支持學習”、“培養(yǎng)習慣”以及“關注心理健康”五大主題,深入淺出地分享了成為優(yōu)秀初中生家長的秘訣。
陳老師強調,家長應首先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如情緒波動大、自我意識增強、對同伴關系的重視等,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避免過度干涉或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時,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
她建議家長采用開放式的溝通方式,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同時保持耐心和傾聽,建立信任的家庭氛圍。此外,定期舉行家庭會議,共同探討問題和解決方案,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好方法。在溝通中,家長應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面對學業(yè)壓力,陳老師提倡家長應成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而非施壓者。家長可以通過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鼓勵課外閱讀和實踐探索等方式,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同時,家長也應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孩子成功的基石。陳老師建議家長以身作則,通過制定家庭規(guī)則、共同參與家務、設定固定的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來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性和責任感。此外,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規(guī)劃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陳老師特別指出,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面臨著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變化,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應學會識別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安慰和支持。同時,鼓勵孩子參與體育活動、藝術創(chuàng)作等,幫助他們釋放壓力,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講座過程中,陳老師還穿插了多個實際案例,讓家長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并吸收這些教育理念?,F(xiàn)場家長反響熱烈,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加深了對孩子成長階段的認識,也學到了許多實用的家庭教育技巧。
講座最后,王曉強校長發(fā)表了總結講話,對陳老師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并強調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王校長呼吁所有家長與學校攜手并進,共同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有利于成長的環(huán)境。
此次《如何做好一名初中生家長》專題講座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家長們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為家校共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探索更多形式的家校合作方式,共同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撰稿:李亮
圖片:紀燕伍
審核:王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