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一株會行走的樹,把根系扎進每個孩子的四季:春時修剪枝椏,夏夜遮風擋雨,秋日靜待果香,寒冬守候新芽。
——題記
張寒老師,1998年畢業(yè)于徐州師范學校,現(xiàn)任教于大許實驗小學,是二年級8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她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區(qū)“文明班級”,她也被評為徐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和銅山區(qū)模范班主任。在教育的沃土上,她27年如一日,以愛心為種子,以智慧為養(yǎng)分,用責任與創(chuàng)新澆灌每一株幼苗,讓班級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她的教育故事平凡卻溫暖,展現(xiàn)了新時代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一、激發(fā)興趣,打造活力課堂
張寒老師深知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她將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通過情境教學、游戲互動、多媒體展示等方式,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
此外,她注重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個性化的有趣味的作業(yè)。例如:在學習完《“貝”的故事》后,她就讓學生們去搜集資料,設計自己喜歡的漢字故事的手抄報,有能力的就設計復雜一些,能力薄弱的同學設計簡單一些,充分發(fā)揮了不同層次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學習完《彩色的夢》這首詩歌,就讓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仿寫詩歌的第二三自然段,有能力的同學配上相應的圖畫。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樣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作品。
二、自主互助,培養(yǎng)責任意識
在班級管理中,張寒老師推行“小主人責任制”,將衛(wèi)生、紀律、學習等任務細化到每位學生,并設立“班級之星”評選機制。她在班級內成立“圖書角管理員”、“綠植養(yǎng)護員”、“電燈管理員”、“飲水機管理員”等崗位,讓每一位同學都有事干,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主人公意識。
她還實行“早讀課領讀小老師”和“課前誦讀小老師”的輪換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孩子有鍛煉自己的機會。她建立“手拉手互助小組”,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與需要幫助的同伴結對,通過“小老師”角色激發(fā)雙方積極性。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班級整體成績,更營造了學生間的友愛氛圍。
三、潤物無聲,守護成長
張寒老師堅信“教育無小事”,尤其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情感需求。班上曾有一名性格內向的學生因家庭變故變得沉默寡言,她通過每日課間談心、鼓勵參與集體活動,逐漸幫助孩子重拾自信。一次勞動課上,她特意表揚該生的作品,并讓其擔任小組長,最終使其融入班級大家庭。
對于行為習慣欠佳的學生,她總是以耐心代替批評,設計“進步打卡表”記錄孩子的點滴改變,最終幫助他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四、真誠溝通,攜手同行
張寒老師重視家校合作,定期通過家長會、班級微信群分享教育理念與學生動態(tài)。
每當孩子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的時候,她總是第一時間和家長真誠溝通,一起找出原因,并且配合家長引導孩子改正小缺點。當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時候,張老師也會及時把喜悅分享給家長,讓家長和老師一起表揚和鼓勵孩子,讓優(yōu)秀的孩子能夠更加出色。
“唯有以心換心,方能聽見花開的聲音?!睆埡蠋熡眯袆釉忈屃恕敖逃庆o待花開的事業(yè)”。她的教育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如涓涓細流,滋養(yǎng)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