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輕拂書頁,墨香浸潤課堂。2025年5月27日,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中心小學語文組“每周一課”教研活動如同一朵綻放的教學之花,在二年級的教室里悄然盛開。本次由二年級的王玉萍、劉翠娟兩位教師執(zhí)教,兩位教師以文為舟,帶領學生在語言的星河中探尋生命的哲思與詩意的想象。
第一堂課是劉翠娟老師執(zhí)教的《祖先的搖籃》。課堂中則彌漫著原始森林的神秘氣息。教師以一項項活動為鑰匙,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那原始森林,是我們祖先的搖籃”的深情誦讀中,孩子們仿佛看見祖先在“蒼蒼茫茫的綠色原野”上摘野果、掏鵲蛋的身影。“如果我們的祖先……”的句式仿寫里,童真的語言如春日溪流,流淌出對遠古的好奇與對自然的熱愛。課堂成為想象的沃土,每一個文字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詩意的種子。
如果說第一節(jié)課是神秘而又富有想象的課堂,那么王玉萍老師執(zhí)教的《小毛蟲》,則是對生機、對規(guī)律的探索。王老師以小毛蟲的變化為畫筆,在書頁間勾勒出生命蛻變的畫卷。“大大小小的昆蟲又是唱,又是跳”的熱鬧與“小毛蟲既不會唱,也不會跑”的孤獨形成鮮明對比,學生在朗讀中觸摸到生命的不同軌跡。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挪動”的笨拙,到“盡心竭力織繭”的堅守,再到“生出輕盈翅膀飄然而起”的絢爛,孩子們在字詞的經(jīng)緯里編織出對“萬事萬物皆有規(guī)律”的深刻認知。當“編、紡、織”等生字在田字格中舒展身姿,漢字的韻律與生命的韻律在此刻悄然共鳴。
課后的評課環(huán)節(jié)如一場智慧的盛宴。各年級組教師圍坐在一起,以“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融合”為圓心,展開熱烈討論?!啊缎∶x》的生字教學如抽絲剝繭,讓書寫指導成為審美體驗”“《祖先的搖籃》的情境創(chuàng)設似春風化雨,滋潤了學生的情感體悟”等肯定之聲此起彼伏;“低段朗讀指導可加入更多肢體語言”“詩歌教學可挖掘更深的文化意蘊”等建議亦如明燈,照亮教學改進的方向。思維的漣漪在交流中擴散,教學的智慧在碰撞中升華。
本次教研活動暫告一段落,但那些在課堂上流淌的文字、在討論中迸發(fā)的思想,早已化作種子,埋進每一位教師的心田。房小的語文教師們將繼續(xù)以書為帆,以夢為槳,在語文教學的浩瀚海洋中,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起點,讓每一次教研都成為教學詩意的延伸。
撰稿:王佩
審稿:喻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