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至,考試結果、居家生活、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交織,可能給孩子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家長的一言一行可以帶給孩子莫大的支持和溫暖。為此,這份攻略從關愛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fā),希望我們一同筑起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堅固防線。
首先是要“優(yōu)先關注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多交流、多傾聽”。
(1)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2)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緒有變化時,詢問孩子的感受。
(3)了解引發(fā)情緒的刺激事件,“發(fā)生了什么?”
(4)詢問孩子的想法,“對于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
(5)詢問孩子的打算,“你打算怎么處理?”
(6)提供支持,“你需要爸爸媽媽怎么幫你?”
其次,是要管理孩子的行為——注重“協(xié)商、平靜、堅持”。涉及到孩子的事,我們要盡可能地先聽聽孩子的想法、計劃、打算,然后跟他們一起協(xié)商討論一些事項規(guī)則。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事沒有一勞永逸的,不可能指望協(xié)商出了一個計劃,孩子們就此一路“風平浪靜”。如果遇到規(guī)則執(zhí)行不好,或者遇到規(guī)則上沒有注明的事時,大家又一起坐下來討論,“是不是規(guī)則定得太難了?這個事情之前我們沒有想到,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辦?”等等。在我們的經(jīng)驗中,每一次跟孩子有溫度的商討,其實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心靈上的滋養(yǎng),也是給孩子做示范的機會。如果孩子不愿意跟家長說,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思考調整:
(1)孩子自小就這樣還是現(xiàn)在才這樣?
(2)如果自小不是這樣的,那發(fā)生了什么?
(3)當孩子的意見和家長的意見有不一樣時,會怎么處理?
(4)除了學習,還有哪些話題可以跟孩子聊?
第三,是要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多元評價、合理預期、注重過程、恰當干預。不同的孩子優(yōu)勢智能各有差異。有的孩子優(yōu)在學業(yè),有的孩子精于藝術,有的孩子擅長運動,有的孩子長于交際。請全面、客觀地評價您的孩子,不要單純以文化考試分數(shù)評價孩子的價值。同時給予符合孩子實際情況的期望,多肯定孩子的優(yōu)勢,引導孩子注重學習的過程,跟自己做比較,這一次比上一次有進步就及時地給以鼓勵和肯定;在與孩子探討學習的過程中對傾聽,多鼓勵。
最后,是要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增進親子關系。我們都知道,孩子要有學習動力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他們需要知道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學習?對于當今的孩子來說,物資生活相對豐富,如果在學習上需要有更大的格局,就需要父母和老師去引導,比如課余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課余生活;假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出去走走,“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去尋找學習的動力。最后請您營造溫馨、寬松的家庭氛圍,給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引導孩子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