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任的角色意識
1、班主任為什么應有角色意識?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的任務比一般教教師任務更為廣泛與復雜,他要對本班學生的德、智、體、美等諸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為此,班主任就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任務,在不同的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班集體和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狀況。
2、班主任應扮好哪些角色?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中堅和骨干,班集體的領導者,知識的傳遞者,學生心理的保健者,校內各種教育力量的整合者,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溝通的橋梁,學生成長的導師和楷模,學生在校生活的守護者。
3、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新時期的德育工作?
(1) 要有正確的時代觀,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
(2) 認清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外價值觀、道德觀的滲透和侵蝕,以及世界各國普遍加強德育的趨勢;另一方面是國內“利益至上”“一切向錢看”的沖擊,消極文化的腐蝕,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3) 學習并了解一系列德育工作的法規(guī)性文件,主要有《小學德育綱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學德育大綱》、《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愛國主義實施綱要》、《中小學德育工作規(guī)程》等。
(4)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一方面是班主任作為公民所應具有的誠實、禮貌、責任、對人尊重、協(xié)作、理想、信念、愛國、理性等道德修養(yǎng);另一方面是作為教師應有的熱愛學生、團結教師、善待家長、善待自己等方面的職業(yè)道德。
(5)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實效性,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不擺花架子,注重實際效果。
(6)注重學生的道德體驗,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體驗是非,體驗高尚,體驗成功。
(7)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追求是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教育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生命歷程,共創(chuàng)人生體驗。
(8)堅信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學位。只有培育學生的品德與修養(yǎng),保護他們的自尊與自信,激發(fā)他們的夢想與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
4、如何當好班集體的領導者?
(1)確定“領導就是服務”的觀念。班主任的領導藝術集中體現(xiàn)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2)制定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實施管理,進行評價。堅持讓學生參與制定制度、參與管理過程、參與評定結果,使學生具有責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要引導學生自覺自愿遵章守紀,而不是命令強制。
(4)多一份“寬容與善待”?!皩W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如果討厭學生,實際上教育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5、如何做好知識的傳遞者?
優(yōu)秀的教育效果,是享有威信、受到尊重的前提條件。
(1)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皩W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
(2)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不是學生聽懂了而是越講越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讓學生不是盲目接受,而是貴在能“問”,多“問”。
(3)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讓學生會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多渠道獲取知識。
(4)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前者是“授人以魚”,后者是“授人以漁”。
(5)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的潛能,不是講出來的,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開放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
(6)考試與評價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6、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保健者?
(1)教師自己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注意自身心理的保健。
(2)學習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識,引導學生防止產生消極情緒。
(3)幫助學生建立愉快而有秩序的學習環(huán)境。
(4)發(fā)揮學生健康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
(5)尊重學生的人格,防止學生因人格受到損傷而導致心理紊亂。
(6)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從而保證學生面對周圍的人和事時,心理反應是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