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師身先示范,對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樣態(tài)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以大概念為抓手對小學語文單篇教學進行大膽嘗試,研發(fā)出指向大概念的單篇教學《梅花魂》,通過反復誦讀引領孩子們理解梅花“魂”之所在。
朱煜老師的《我變成了一棵樹》一課,圍繞一個"趣"字,在大單元、大任務視野下,朱煜老師看見的不僅是“我變成了一棵樹”,還看見了“我為什么變成一棵樹”“我這棵樹與其他樹有什么不同”“這棵樹上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本節(jié)課的教學,亦是朱老師“變樹”的過程——這棵“樹”有深植的理念根系,因而枝繁葉茂,生命盎然。
紅樓一夢,授“真知識”,春趣盎然;梅花三魂,教“真氣節(jié)”,蕩氣回腸。
羅才軍老師的《學弈》一課,強調(diào)文言教學要緊扣五得:“得文,得法,得意,得言,得人”。羅老師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理解文言文梳理閱讀方法,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用已知的方法解釋原文語句,續(xù)寫故事結(jié)尾等教學過程也展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張祖慶老師的寫作課《神奇的探險之旅》,從導入、評價、多媒體等多樣的方式盡可能地還原“真實的探險”情境。也正因為這樣的“真實”,才能讓學生沉浸之中,展開想象之翼,打開表達之欲。
薛法根老師的《清貧》一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熟知的影片導入,引出革命者的自我犧牲精神,圍繞革命精神用寫劇本形式,教會孩子們?nèi)绾瓮ㄟ^神態(tài)、語言對人物展開描寫,同時抓住課題“清貧”讓學生領會方志敏的精神。
魏星老師《火燒云》的美在變中;顧文艷老師《夜色》的觀賞夜景聊童真,童語同文各不同;許嫣娜老師《羿射九日》的神奇探究與情感交融;周星磊老師《手指》的漫畫悟出道理;吳永軍教授專題講座《語文教學的堅持與發(fā)展——2022年版課標解讀》、薛瑞萍老師專題講座《寫作課實踐與心得》的率性與真情、張菊榮校長《明明白白上好課——從學期綱要、單元設計到課堂教學》的理念與教學實踐,傳承與創(chuàng)新;從實踐出發(fā),給了我們基層教師實用且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