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徐州市銅山區(qū)臺上小學舉行了第八期讀書分享活動。本次活動的分享人是盧耘浩老師,他帶領(lǐng)全體教師“翻開”丁鋼教授的《可視的教育》,一同學習。
盧耘浩老師在分享時談到,書中最讓他觸動的,是對“課堂實踐可視化”的探討。丁鋼教授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通過大量真實的課堂案例,展現(xiàn)了“可視”如何落地:比如用思維導圖梳理學生的解題思路,能清晰看到不同孩子的思維邏輯差異——有的孩子直奔答案卻忽略過程,有的孩子雖慢卻能層層推導;再比如用成長檔案袋收集學生的作業(yè)、日記、課堂發(fā)言記錄,原本看不見的“進步”變得具體可感——可能是作文里比喻從生硬到生動的變化,可能是小組討論中從沉默到主動表達的轉(zhuǎn)變。這些案例讓他以及在座的老師意識到,教育的“可視”不是為了“監(jiān)控”,而是為了“看見”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從而給出更貼合的引導。
分享的最后,盧耘浩老師還談到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他重新理解了“教育的看見”:過去我們常說“要關(guān)注學生”,卻往往不知“如何精準關(guān)注”;常說“要反思教學”,卻容易陷入“無從下手”的迷茫。而“教育可視化”就像一把鑰匙,讓我們能穿透教育的“表象”,看到學生思維的流動、成長的細節(jié),也看到自身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它不是一種復雜的技術(shù),而是一種回歸教育本質(zhì)的思維方式——尊重每個個體的獨特性,用“看得見”的證據(jù)支撐教育的判斷,讓教育更真實、更精準,也更有溫度。
本次分享讓大家有一種“學到了”的感覺,愿新區(qū)臺上小學的讀書分享,能夠讓大家每次都有新體悟,每次都有新提升。
撰稿:楊文清
攝影:董雪瑞
審核: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