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為什么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升起又落下?"10月9日上午,房村鎮(zhèn)郭集小學科學骨干教師李曉煥以這一千古之問開啟《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探索之旅。
通過地球儀與LED燈的創(chuàng)意組合,李老師將抽象的天體運動轉化為可視化的實驗場景,50名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天文學家",在動手操作中揭開地球自轉的奧秘。
李老師獨創(chuàng)"三階探究法":先讓學生用身體模擬地球自轉,再分組操作"晝夜現(xiàn)象模擬器",最后通過延時攝影對比校園日影變化。當學生王小明發(fā)現(xiàn)"地球儀快速旋轉時,手電筒的光斑會形成晝夜交替"時,全班爆發(fā)熱烈討論。這種從具身體驗到抽象認知的教學設計,完美詮釋了"做中學"的新課標理念。
課后科學教研組展開深度評課。張玉杰老師指出:"李老師用橡皮泥制作太陽系模型的設計極具巧思,建議增加古人對晝夜現(xiàn)象的誤解史,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青年教師張騫老師提議:"可結合'天宮課堂'視頻,拓展空間站視角的晝夜觀察。"評課過程記錄表顯示,該課在"思維培養(yǎng)"和"文化滲透"維度獲得雙滿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王艷老師總結道。
這節(jié)融合科學史、實驗探究與跨學科思維的天文啟蒙課,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地球自轉的物理本質,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追問宇宙的種子。正如教研組評價:"這堂課用一盞燈、一個地球儀,照亮了科學教育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