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學生防震減災意識,普及地震科學知識,3月25日中午12時30分,徐州市青藤中學組織七年級學生走進徐州市地震臺開展科普實踐活動。在臺長的專業(yè)講解與帶領下,學生們深入了解了地震監(jiān)測技術,并實地參觀了地震觀測山洞,近距離感受防震減災科技的力量。
活動紀實:從理論到實踐的防震課堂
1. 地震知識科普講座活動伊始,徐州市地震臺臺長以生動的語言為學生們揭開地震的“神秘面紗”。通過多媒體演示,臺長從地震成因、監(jiān)測預警技術講到徐州地區(qū)的地質構造特點,并結合真實案例分析了地震對建筑安全的影響。他特別強調:“地震預警的黃金時間僅有數秒,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是守護生命的關鍵?!敝v解中提到的“AI在地震救援中的應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等前沿話題,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 探秘地震監(jiān)測“智慧中樞”在地震臺數據監(jiān)測中心,學生們通過實時監(jiān)測屏幕直觀觀察到地震波的傳輸與分析過程。臺長介紹道:“徐州地處廢黃河斷裂帶附近,地震臺通過精密儀器24小時捕捉地殼活動數據,為國家地震預警系統(tǒng)提供重要支撐?!睂W生們驚嘆于科技對災害防控的精準把控,并現場體驗了地震模擬裝置,感受不同震級的破壞力。
3.山洞觀測站的沉浸式體驗最令學生難忘的是參觀地震觀測山洞。在幽深的山洞內,臺長展示了早期地震監(jiān)測儀器與現代數字化設備的演變歷程。他指著巖壁上的傳感器解釋道:“山洞的恒溫恒濕環(huán)境能最大限度減少外界干擾,確保監(jiān)測數據的高精度。”通過觸摸儀器、觀察波形圖,學生們深刻理解了地震監(jiān)測工作的嚴謹性與科學性。
學生感悟:科學與責任的雙重啟蒙
活動結束后,七年級學生代表張同學感慨道:“以前總覺得地震離我們很遠,今天才知道徐州的地質結構也需要高度關注。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告訴家人,比如家中常備應急包、避開危險角落躲避等?!绷硪幻瑢W則對地震臺的科技設備充滿好奇:“原來地震預警需要這么多精密儀器協(xié)作,未來我想學習地質工程專業(yè),為防震減災貢獻力量!”
教育意義:安全教育的延伸與深化
此次參觀是青藤中學“平安校園”系列教育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學校始終秉承“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理念,通過消防演練、科普實踐等形式筑牢學生安全意識。未來,學校計劃與地震臺共建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常態(tài)化的防震減災課程,并組織學生參與地震應急疏散模擬演練,將科學精神與安全責任深植學生心中。
結語
防震減災,教育先行。徐州市青藤中學通過沉浸式、互動式的科普實踐,不僅讓學生掌握了防災自救技能,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學探索的種子。學校將繼續(xù)深化與專業(yè)機構的合作,為構建安全校園、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不懈努力!
作者:徐州市青藤中學網絡宣傳組
日期:2025年3月27日